泉州师范学院

标题文字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史编纂  历史沿革

泉州师范学校历史沿革

作者:发布时间:2018-01-23点击数:888

作者:赖桂华发布时间:2018-01-23点击数:

 

1923年秋,上海大学美术科泉州籍毕业生陈家楫、蔡谦、郑贞等人毕业回乡,有感家乡文化消沉、艺事闭塞,愿将所学奉献家乡教育事业。此事获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赞许,由该校教务处叶禁伦出函给泉州当地驻军行政长官何成睿、许卓然,请地方支持。又得到当地商会会长傅维彬、地方绅士林消炎的经济赞助,地方政府也拨出经费,选址晋江城内义泉溪亭,修茸校舍,添置设备、教具。定名“泉州公立溪亭艺术师范学校”,为福建省最早的师范类艺术专科学校。学校成立校董会,成员有陈家楫、蔡谦、郑贞等,校董会公推陈家楫为校长。

1924年春,学校正式招收图画专业学生,三个班级,学生百余人。课程设置有:国文、英语、数学、国画、西画、金石、雕刻、音乐、理论等项。

1926年,首届学生毕业,毕业生有后来成为著名国画家、原省美协主席的李硕卿,著名国画家、原福建师大美术系教授的林子白等。

1927年,由于时局动荡,加上地方经费不足,学校停办。

1928年,学校复办并易名“泉州乡村师范学校”,创办普通科师范,校址在北门梅石书院,林德耀任校长。

1931年,易名“省立晋江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泉州东湖畔圣山,刘庆平任校长。

1936年,并入福建师范学校乡村师范科,后由于抗日战争停办。

1952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拨款70亿元,在泉州市创办泉州师范学校,教育科长王仪廷同志在泉州市中学教师思想改造总结大会上宣布省政府的决定并公布泉州师范学校筹建委员会名单。筹委会由叶贻焕、潘瑶琨、张一鉴、周衡生、张清波、林仁荣、林秉琮、洪文培、程嘉瑞、杨烽等同志组成。筹委会立即着手师资建设、建校、招生等工作。在泉州市北门顶埔兴建校舍,同时借用北峰乡塔后村一座华侨大院为校本部,一座较小民宅为艺师科临时教学用房。

设有初级师范班,速成师范班,艺术师范班,普通师范班和函授部。学制一年,学生202人,编为4个班;在省教育厅支持下,复办招收艺师科一个班,学制一年,学生20人。

10月,省政府任命郭养洛为校长,实行校长负责制,并成立校务委员会,确定每年111日为校庆日。

1953年春季,第一期校舍落成:建有教学楼(二层八间)一幢;教室(平屋七大间)一座;厨房、膳厅(兼作礼堂)一座;师生宿舍楼(二层十六间)一幢,并建有400米跑道的体育运动场。校址从塔后临时校舍搬迁到北门顶埔新校址。7月,第一届速师科181名学生毕业,艺师科20名学生毕业。

秋季,增收晋江县办初师二、三年级的学生入校培养。在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学校借用了泉州承天寺内的两条走廊改为临时教室和宿舍,派林仁荣同志为承天寺分校主任。学校成立了函授部,福建省函授师范学校晋江分校并入函授部,张宝殿同志任主任,设语文、数学、自然三个教研组,学制分普师函授、初师函授两种,采用单科独进方式,一科结业再学另一科,单科结业发结业证书,完成全部学业的发毕业证书。

19546月,郑景渠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惠玑任副校长、副书记,和泉州第一中学合建一个党支部。秋季,承天寺分校撤消,初师班的学生回校本部继续学习。

1956年,增办“泉州市在职小学教师进修班”。

19577月,第五届普师科二组两个班100名学生毕业。秋季,学校完成编写全省中师绘画、手工课本的任务。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建设三个校办农场,即瓦窑农场、双阳山农场、双安山农场,由林汉语副书记主管。农场种植地瓜、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每年都获得好收成。在以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农场对学校师生的度荒自济起了很大的作用。学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1958年年初,省政府批准泉州师范学校第二期校舍动工兴建。3月,晋江地区中等专业学校勤工俭学会议在泉州师范学校召开。毕业班采取顶编代课的实习方式。

9月,晋江地委决定创办泉州大学,下设工、农、医、师范四个学院,校舍分别暂寄于地区教育行政干校、专区农业学校、专区卫生学校、泉州师范学校,并委托各校代管。泉州师范学校五六级学生四个班升格隶属泉州师范学院。同时泉州师范学校还增办附中,招收高中一个班,初中一个班。至此,泉州师范学校上挂大学,下管附中、附小。

1959年初,泉州师范学校第二期校舍竣工,建有跃进楼(科学楼)一座,教师宿舍一座,并建成校大门及传达室、围墙、水塔等附属设施。

19614月,在泉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泉州师范学校扩展实习基地,除附小外,还与一中心、二中心、东门小学、通政小学签定实习协议。

1962年初,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同志来泉州视察教育工作,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教学原则。

1963年,省教育厅对各师范学校毕业生采取集中实习验收的办法,检查教育教学质量。

1964年暑假,泉州师范学校搬迁到清源山下南麓原泉州师院(1963年秋季建制撤消,并入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校址。

19666月,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学校停课。红卫兵在校内外“闹革命”,学校受到严重破坏。7月,第十三届普师科54名学生毕业。

1967年,泉州师范学校“造反派”制造难以计数的冤假错案,教职工遭受骇人听闻的迫害。“大串联”、“扫四旧”、“文攻武卫”等愈演愈烈,学校因“文革”停办。

19687月,第十五届普师科六个班243名学生到期离校,也算毕业。暑假,泉州师范学校从清源山南麓又搬迁回北门顶埔原校址。

196912月,泉州师范学校被撤消。

1971年,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复办泉州师范学校。委派潘聪谋、吴端阳、马旭、黄文卿等同志组成筹备组,着手进行复办筹备工作。

1972128,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处决定开办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暂定名为:晋江地区师范学校。228晋江地区师范学校”公章启用,学校正式复办,正式改名为晋江地区师范学校。招收晋江地区各县推荐的工农兵学员186人,学制二年,编成四个班,暂时在市东街二郎巷原师训班旧址上课和住宿。

19747月,第十六届普师科186名学生毕业。秋季,学校除按地区革委会的计划招收普师班外,还增收体育专业一个班,学员49人。

19757月,第十七届普师科197名学员毕业(包括体育专业班学员)。

19767月,第十八届普师科369名学员毕业。

1977年春季,晋江地区师范学校普师科学生试行文理分科。秋季,全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19782月,第十九届普师科385名学生毕业。代泉州幼师招收幼师一个班42名。增设师范大专班,参加1977年高考统招的500名录取生入学。师范大专班开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六个专业,学制二年。秋季,学校继续招收师范大专班新生307名,普师科新生566人(其中包括一个英语班)。11月,晋江地区师范学校党总支成立,地委任命陈励金同志为书记。学校下设教务、政工、总务三科和办公室。

19792月,第二十届文科174名学生毕业,普师理科240名学生毕业。3月,黄乐德同志任晋江地区师范学校校长。秋季,普师科招收新生500名,大专班招入新生530名,在校生总数达1551名(不包括77级下校实习的普师300名,大专500名)。教职工总数达221人,其中教学人员达136人。

19805月,二层简易教工宿舍楼竣工。全校设普师14个班级754人,大专班6个专业16个班级840人,教职工315人。7月,五层教工宿舍大楼竣工。9月,晋江地区师范学校除招收普师新生外,还从民办小学教师中招收二个民师班109人,大专班也继续招收新生,并试办化学进修班。11月,学校举办文革后的首届校运会。

19813月,前年增招的民办教师班110名学生入学。4月,经教育部二次派员来校视察,考察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基础上建立泉州师专,同时,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恢复“泉州师范学校”原校名。

7月,第二十三届普师科232名学生毕业,大专班521名学生毕业,化学进修班26名学生毕业。秋季,学校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普师科只招320名新生(其中240名是从民办教师中招收的);大专班招生270名,化学进修班继续招收一年制作培训生45人。

1982517,地委宣布了师范、师专两校新领导班子成员名单,地委决定成立中共泉州师范学校支部委员会,林超群同志任支部书记,雷拱照同志任泉州师范学校校长。712,两校正式脱离分署办公,逐步进行各项物质设备、文书档案的移接手续。

7月,第二十四届普师科316名学生毕业。其中包括英语班41名学生,惠安民师分班48名学生。730,学校发生火灾,房屋和电教器材被烧毁,损失严重。

920,地委宣传部决定泉州师范学校党总支委员会下设行政、教师、学生、附小四个支部。108,“中国共产党泉州师范学校总支委员会”印章启用。

秋季,学校进行首次教师评职工作。经上级批准,泉州师范学校有18名教师晋升为讲师。学校成立电教组,帮助各科开展电化教学、建立电教试点班,组织电教兴趣小组,开设电教课。泉州师范学校第三期大规模校舍建设正式开始,完成了综合大楼的设计和“三通一平”工作。

19836月,复办中师函授教育,成立函授部。7月,第二十五届普师科学生319名学生毕业(其中40人为音乐班学生)。综合大楼的基建工作进展顺利,第一期主体工程已完成三层,第二期(实验楼)的设计也基本完成。秋季,招收四年制普师新生161人,二年制民师生201人,代培生47人。函授部招收函授学员450名。

19841月,辜钦祺任校长。7月,第二十六届二年制普师科(民师班)224名学生毕业,其中23人为代培生。秋季,招收四年制普师科新生224人,二年制普师科(民师班)新生99人。95,学校综合大楼第一期工程2593平米24间教室竣工交付使用。12月,  泉州师范学校综合大楼第二期工程实验楼已完成80%工程量,第三期办公图书楼工程正式开工。面积528平米的音乐楼第一期工程竣工。

19857月,泉州师范学校第二十七届二年制普师科(民师)248名学生毕业(中期47人为代培生)。11月下旬,学校举办复办第一届校运会。

19867月中旬,第二十八届四年制普师科学生157人毕业,二年制普师科(民师)学生99人毕业,函授学员261名毕业。秋季,泉州师范学校招收二年制普师科新生176名,代培生80名,全校共21个班级,学生889人,函授生950人。根据省教育厅通知,原为四年制的八四级改为三年制,提前一年毕业。

19877月,复办艺术师范教育,分别招收音乐专业和美术专业各一个班。有468名学生毕业和455名函授学生毕业。

19883月,省教委决定在泉州师范学校建立特殊师范专业,学制三年,为全省培训特殊教育师资,于当年秋季正式招生一个班44人。至此,学校已办成一所具有普通师范教育、艺术师范教育、特殊师范教育、函授师范教育的综合性师范学校。4月,泉州师范学校劳动服务公司创办,叶福成同志任泉州师范学校劳动服务公司经理。616,蔡乃永任校长。

1989113,成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部”,培训部为学校中层机构建制。

1990年,学校被国家教委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990——1994年加强合作项目”。7月,配合省残联三康办,举办了“福建省聋儿听觉、语言训练师资培训班”,培训了68名聋儿语训师资。11月,建立泉州市首家心理测量与咨询中心。

1991年,出版《福建特教》创刊号。由国家教委投入项目基建费15万元,在综合大楼的行政图书楼上加盖特教楼房一层,建筑面积826平方米5月,受省教委委托,举办了“福建省首期弱智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1名特教师资。7月,首届特殊教育(聋教育)专业学生毕业。

19927月,中共泉州市委决定庄碧川同志任中共泉州师范学校总支书记,723,泉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庄碧川同志任泉州师范学校校长。1216,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莅泉州视察,应庄碧川校长和特教部陈文水主任请求,为学校题词:“办好福建特师,发展特教事业。”

1994年春季,学校自筹资金扩建女生宿舍楼(建筑面积900㎡)。4月,学校教师集资住宅楼开工建设(市财政补助25万元,建筑面积3500㎡)。7月,皇冠足球比分_澳门皇冠-劲爆体育:举办省特教师资培训班,全省44名学员参加了培训。11月,学校决定自筹资金建青年教师宿舍(一房一厅)。

1995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卢嘉锡为学校题写校名“福建省泉州师范学校”。6月,教师集资住宅楼和原教工住宅楼扩建与青年教师宿舍加层竣工交付使用。8月,由学校自筹资金(其中市财政补助90万元),第二幢学生宿舍楼(公寓式)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300㎡)。 1023,由晋江省塘旅菲侨胞王孝等博士出资150万元(其余学校自筹)捐建的特教大楼“兼济楼”(也叫特教大楼,建筑面积2618㎡)和由旅菲侨胞王孝琼先生出资104万元(其余学校自筹)捐建的“王若察大礼堂”(建筑面积2408㎡)奠基。10月,侨捐工程兼济楼、王若察大礼堂竣工交付使用。

19971月,为迎接泉州师范学校创办75年复办45周年,泉州师范学校校报《泉州师范》创刊,并确定“立足学校,面向校友,开放办报”的宗旨。春季,学校自筹资金进行校园IC卡管理系统网络工程的建设,使学校成为全省中师首家实现使用IC网络管理系统的学校。秋季,为培养小学电脑教学师资,首届电脑班在泉州旅游职业学校开班,按皇冠足球比分_澳门皇冠-劲爆体育:的教学计划进行管理。111,泉州师范学校隆重举行创建75年、复办45周年校庆。

19983月,侨捐工程嘉意楼(音乐楼)动工(华侨捐资100万元,其余学校自筹,3800㎡)。8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泉州师范学校与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来由泉州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四年制的音乐、美术、特师、普师专业,并入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艺术系(音乐、美术专业)和普初教系(特教专业和普通小学师资专业),改为大专统一招生。泉州师范学校原有97级、98级中专师范生继续留校学习,按原学制读至毕业。泉州师范学校的人事、资产、业务权限和党团、工会组织关系移交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8123档案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