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教研室举行以“课程思政的实施”为主题的经验分享交流会

发布者:陈细香发布时间:2024-06-12浏览次数:319

66日下午,生物科学教研室举行“课程思政的实施”的经验分享交流会,旨在持续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的能力,提高专业课的育人效果。分享会由生物科学教研室王艺璇主任主持,会上,教师们积极分享了课程思政的实施经验、模式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教研室主任王艺璇从国家政策文件角度解读了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的提出过程,并与教师们共同回顾了教育部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以及进行课程思政的策略等。同时分享了专家观点:课程思政有三个层次,第1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和实践;第3层次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的塑造。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3层次考虑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讨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融入专业课程时,老师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蒋国芳老师指出,教学中常提及的“唯物主义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其实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

接着,吴文杰老师则以植物学野外实习为例,介绍了如何设计思政元素和评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林晓思老师的课程思政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经常说“晓思老师真的是每节课都有课程思政”。从晓思老师的分享中,教师们了解到课程思政应该从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课程思政蕴藏在每节课的内容中,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用心地挖掘它。随后,林晓思老师列举了很多生动的案例,讲述他在教学中从专业知识点入手,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教师刘昭霞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如何平衡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对课程中思政这部分内容的接受度?如何设置评价体系?


   会议氛围轻松活跃,每位老师都表达了对课程思政的看法,一致认为课程思政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和融合。教师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使课程思政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将育人作为教学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王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