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学习文选2011年第10期

时间:2011-04-15 作者:CFY点击:924

 

学  习  文  选
第(2011)10期    总第38期     刊号:校内(部)012
中共泉州师范学院委员会宣传部               2011年4月15日
 
叶小文:“信仰建设”与顶层设计
 
30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富了,但是人们也发现,社会变了。社会矛盾激化,价值观裂变,有人开始追问:我们的社会是不是道德沦丧了,是不是信仰缺失了?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信仰充实的民族,是最讲信义的民族,是重“君子”轻“小人”的民族。但我们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确实感觉到了道德危机和价值观的剧变。在这种撞击、转型、大家都奔钱而去的过程中,出现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错位。怎么去重建信仰,充实精神?
    都去拜神吗?现在大家对宗教的关注其实是个假命题。宗教拯救不了我们的灵魂。中国多数人的文化传统也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是“敬鬼神而远之”。把对社会的热情消释在对神的冰冷的崇拜当中,我们没这个习惯,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一部分人关注宗教,是因为在思想信念出问题的迷茫中,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的浊流中,总得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难免有人把宗教也当做一种选项。当然,我们的确也不妨真的去认真研究一点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借助宗教中的积极的一面。但这与“信仰重建”,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信仰建设?这里,也有个顶层设计与底层驱动有效结合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价值体系,既是国家整体、民族整体的追求,也是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追求,进而可以成为每一个体、每个公民的追求。而一旦深入、内化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特殊群体,就像绚丽的阳光折射出五彩光芒,展现出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找到一个接口,把崇高的信仰和每个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把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和个人追求对接起来。如果找不到这个接口,信仰就是空谈。
    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是在唯物主义、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科学规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怎样把科学信仰变成精神信仰,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陈毅同志早就说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一定意义上,党和人民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神”。人,总是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讲“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那是讲不信鬼不信神需要的思想状态。但不能放大为人什么都无所畏惧,更不是人要以自我为中心无限膨胀,像当年恩格斯所讥讽的马赫那样,变成一架“发疯的钢琴”。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仁、义、礼、智、信”,我们在摒弃其封建糟粕的同时,也不妨借鉴其部分合理的内容,特别应研究它如何通过“忠孝两全”、“三纲五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式,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把个人的追求与整体的核心价值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要探索如何使之深入和内化到个体,成为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中华文化的基因里,总是保持着“君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君子立于天地之间,就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文化的基因里,总是渗透着“讲信修睦”的理念,“礼之用,和为贵,天下之道斯为美”。这种“天下情怀”至高无上、自上而下;而“和谐理念”无处不在、自下而上。两者简明扼要,会通无碍。自上而下,站得高,高屋建瓴;自下而上,落得实,家喻户晓。中国人有此优秀遗传基因。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可作如是观,以如是行。
如果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顶层设计,真正内化为全民族每一个体都从内心滋生着的动力,才是无穷无尽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我们必定能够尽快在基本面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拐点”,并全面推动这一场伟大深刻的社会变革。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11日)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回到顶部